回文章主頁

NLP 的知識論(2)

NLP 代表了建構派的知識論( Constructivism Epistemology ),這知識論源於故典哲學家康德,然後由基本語意學( General Semantics )擴展之。 Alfred Korzybski ( 1933 -1994 )曾說:地圖不是地域。我們內在經驗的地圖(人類主觀經驗),與外在存在的客觀事實(地域),兩者之間存著很大的分歧。地圖可以代表( Represent )地域、將之反映及象徵化,但地圖永不能完全或真實地代替地域。因此,我們明白 Robert Dilts(3) 說:「人是根據自己內在主觀世界而運作,透過我們內在的表象系統( Internal Representational System ),外感官接收資料,神經系統及內在資料處理過程,從而整理出一套世界觀,這就是我們內在的地圖」。亦即是說人是建構出自己的知識和世界觀。

那麼,我們如何回應外來的刺激,是否如行為主義者所言,如反射般回應?但人類回應外來刺激,往往以內在地圖回應,而每個人的地圖都有所不同,因此,我們的反應也大有分別。亦即是說相同事情發生在不同人身上,有迴異不同的反應和後果.

作為建構主義知識論( Constructivism Epistemology ), NLP 採用西方的科學觀,認為人透過感官經驗,然後轉變環境變項(外來刺激),而成為個人決定變項(個人地圖的反應),故此, NLP 注重形式多於內容( Focuses more on form than content )。 NLP 採納身心作為系統及結構,以創造或建構我們內在的表象系統,產生我們的意識狀態。我們的身心,身處的文化環境,言語等,結合成為一套複雜系統,人的身心、文化或言語,絕不能脫離其他部份而獨立運作。

建構主義( Constructivism )指的是,我們不處理地域(第一層次現實),反而處理自己建構出來的內在現實──內在地圖,我們的主觀經驗而來的世界。而治療的本質,就是處理內在地圖,而非處理事情的真相,亦無需處理事實本相。真正有效的治療,往往不太注重受導者提出的問題,乃在於如何處理他對問題的看法。

 

(2)知識論主要研究我們認識了甚麼,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知道甚麼及如何知道我們知道的。

(3)近年NLP 的其中一位學者,創造了大量實用治療技巧。

 

<<理論與模式的分別   潛能運動>>